日前,国家住建部部长发话:牢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不把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时刻绷紧房地产市场调控这根弦!
调控不仅不会放松,监管也将落到方方面面!换句话说:严上加严!
谈话中提到:
一是完善政策协同机制,建立住房与土地、金融联动机制,加强住宅用地管理,完善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体系。加快研究编制“十四五”住房发展规划。
二是健全部省市联动管控机制,加强对重点城市的指导,实施精准调控。
三是建立监测预警和评价考核机制,常态化开展月度监测、季度评价、年度考核,落实城市主体责任,确保市场稳定。
四是完善舆情监测和舆论引导机制,客观解读房地产市场形势和调控政策。
五是完善市场监管机制,开展整治房地产市场秩序专项行动,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另外,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发布了新一则通知,设定了房地产贷款以及个人住房贷款占比上限。
2021年起,房地产贷款额度被限制了,"两道红线"来了,第一道红线:房地产贷款占比,第二道红线:个人住房贷款占比,以后贷款可能会越来越难。
没错,12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
表示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符合管理要求的中资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应稳健开展房地产贷款相关业务,保持房地产贷款占比、个人住房贷款占比基本稳定。
公布了这些金融机构的房地产贷款和个人房贷占比上限:
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邮储银行:房地产贷款占比上限40%,个人住房贷款上限32.5%。
招商银行、农业发展银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兴业银行、中国民生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华夏银行、进出口银行、广发银行、平安银行、北京银行、上海银行、江苏银行、恒丰银行、浙商银行、渤海银行:房地产贷款占比上限27.5%,个人住房贷款上限20%。
城市商业银行(不包括上文银行)、民营银行、大中城市和城区农合机构(农合机构包括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房地产贷款占比上限22.5%,个人住房贷款上限17.5%。
县域农合机构:房地产贷款占比上限17.5%,个人住房贷款上限12.5%。
村镇银行:房地产贷款占比上限12.5%,个人住房贷款上限7.5%。
对此你怎么看?